芍藥屬于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虎耳草目芍藥科芍藥屬芍藥亞種。原產(chǎn)中國以及亞洲北部,被列為中國六大名花之一。芍藥不僅有極高的觀賞價值,更有相當(dāng)重要的藥用價值。
俗語稱“春分分芍藥,到老不開花”,春季不適合分株,一般在秋季進行較hao,于8月下旬至9月上旬。將芍藥根從土中刨出,用刀沿根部有裂縫的地方切開,使每簇至少留有3~5個充實飽滿的芽,下面保留足夠的根群,芽眼一定不要損害,然后栽培,以入土3~4厘米為宜,土壤要保持濕潤而又不淹漬,一般分株繁植后翌年就能開花。
育苗土地要底肥施足,整平深翻,保持適于播種濕度。做畦寬50厘米左右,既可按株行距3厘米×6厘米點播;也可撒播,按粒距大于或等于3厘米播種,播后用濕土覆蓋,厚度為3厘米左右。
芍藥生長期需要充足光照,但略微遮陰也不影響生長發(fā)育和開花,但蔽陰過度, 植株會徒長,衰弱,開花少或不能開花。但同時花期又要避免太過強烈的光,以免灼傷。同時花期要保持適合的溫度和濕度,以利觀賞期的延長。芍藥喜歡涼爽氣候條件,在溫帶至亞熱帶地區(qū)都可栽培,芍藥耐寒,在北方露地可安全過冬,能耐-46℃低溫。在10月下旬地上部枯死,翌年春天又發(fā)芽生長開花。同時芍藥又耐熱,在夏季炎熱高溫季節(jié),芍藥植株呈半休眠狀態(tài),能耐42℃左右的高溫,能安全過夏。
芍藥根為肉質(zhì),怕積水,較耐旱。因此喜歡地勢高,疏松肥沃,排水較hao的沙質(zhì)壤土。如果地勢低洼,土壤積水板結(jié),就會引起芍藥肉質(zhì)根腐爛。據(jù)資料記載,芍藥積水6~10小時,常導(dǎo)致爛根,每次水災(zāi),對芍藥幾乎都是毀滅性的。連作是芍藥種植的大忌,大田種植*hao3~4年一輪作,否則病蟲害嚴(yán)重,長勢較弱。甚至造成大面積的死亡。將土地旋耕并施入充足的底肥,每畝可施有機肥1000公斤左右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