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芩屬唇形科植物多年生草本植物,主根粗壯,圓錐形,表皮棕褐色或暗褐色,斷面黃色。莖直立,高33.3~50cm,四棱形,基部多分枝。葉對生,具短柄;葉片卵狀三角形,先端漸尖基部圓形或楔形,葉緣有疏鋸齒,葉片兩面均被短絨毛?偁罨ㄐ蝽斏,花偏向一側(cè)排列;花冠二唇形,藍(lán)紫色。小堅果近球形,褐色;ㄆ7~8月,果期9~10月。
甘肅黃芩原野生在山坡、崖邊、路旁等向陽干燥的地方。喜溫暖,耐干旱和嚴(yán)寒,但怕澇,適宜在微堿性和中性的壤土中生長。忌連作,一般種過黃芩的土地須經(jīng)3a以后才能再種。
種植甘肅黃芩應(yīng)選擇陽光充足,土層深厚、排水良好的土地,也可利用路旁、崖邊的零星地塊。秋季將土地深翻一遍。翌春解凍后每667m 2施有機肥500-800千克和過磷酸鈣15~20千克,再淺翻一遍,使肥料混入土壤內(nèi)。然后耙細(xì)耱平,按地長做成寬133.3~166.7cm的平畦,畦間留寬33.33cm左右的排水溝。
苗高3.33cm時,適當(dāng)間去一些密生苗和弱苗。當(dāng)苗高6.67~10cm時,按株距10~13.3cm選留1株壯苗,拔去多余的幼苗。苗期雜草容易生長,因此在播種后第一年應(yīng)做到見草即除,地?zé)o雜草。第2年以后,植株逐漸高大,可根據(jù)雜草滋生情況,適當(dāng)減少除草次數(shù)。結(jié)合每次除草,可在行間淺鋤,是畦內(nèi)表土疏松。在每年6~7月,可在行間開溝,每667m 2追施硫酸銨10kg和過磷酸鈣20kg,以促進植株和根部的生長。
|